一、肌肉适能和能量代谢训练的关键性
肌肉适能可分为肌耐力(包括肌耐力和肌肥大)、肌力以及爆发力。而能量代谢训练的目标在于激活有氧代谢系统和无氧代谢系统。肌肉适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,因此我打算对能量代谢系统进行进一步阐述。在大多数运动中,通常会同时激活三种能量代谢系统:
一、ATP-PC系统:在运动时间不超过10秒的情况下,ATP-PC系统属于无氧代谢系统。
二、糖效解系统:又称乳酸系统,是无氧代谢系统的一种,适用于持续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运动。
三、有氧系统:适用于持续超过2分钟的运动。
依据各类运动的特点,三种能量代谢系统的参与比例也会有所不同。
请继续阅读下文
二、我们是否只需训练那些能量代谢系统比例较高的部分呢?
笔者认为否定这个问题的答案。有氧系统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有氧能力,还可以积极影响我们的恢复能力。在高强度运动中,无氧系统的作用占据较大比例,但对于人体持续进行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而言,无氧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。
例如,举重运动主要依赖无氧系统,但适当的有氧系统刺激对每次举槓间隔中的恢复有助益。尽管如此,主要关注肌力与爆发力的运动项目,仍应避免过度进行有氧训练,以免对这些能力产生负面影响。相比之下,马拉松以有氧系统为主,但在接近终点时往往需要冲刺加速,因此耐乳酸能力(即维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)、肌力和爆发力的发挥就变得至关重要,这些都属于无氧系统的范畴。再者,以足球等间歇性运动为例,有氧系统与无氧系统的参与比例相对接近,因此在比赛中,展现恢复能力(有氧系统)、耐乳酸能力,以及肌力与爆发力(无氧系统)均是制胜的关键。
由此可见,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对每个运动项目都至关重要,但需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,安排不同的训练比例。同样,週期化训练的概念也是如此。每个训练周期都有不同的目标,因此训练比例的分配也各有不同。例如,在恢复期(季后期)主要侧重于有氧系统的训练;而在比赛准备期(季前期),则逐步增加无氧系统的训练比例。每个周期的详细规划建议将在表1中展示:
敬请继续阅读下文
周期
最短持续时间
肌肉适应能力的发展原则
能量代谢体系训练原则
后期阶段
季后赛
恢复期
一到两周
(不到4周)
活动不是专门的,而且强度较低,旨在帮助身心恢复。 运动员通过动态休息来进行调整,而不是完全停止训练。
非赛季期间
淡季
基础培训阶段
10到12周
重点放在培养基础肌力上,学习基本爆发力训练动作,以便顺利进行后续训练。进行低强度的增强式训练,同时建立基础有氧能力。总训练量中,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占90%到95%。高强度间歇训练占总训练量的5%到10%,每次维持4到8分钟,之后完全休息3到5分钟。
赛季前期
季前赛
比赛准备阶段
六到八周
主要侧重于爆发性耐力的提升,同时进行速度训练和增强式训练,以保持肌力和爆发力。减少能量系统训练的时间,将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的比例降低到70%至80%,重点放在高强度间歇训练,占比为18%至28%。超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比例可以增加到2%。
赛季中期
当季
比赛的初期阶段
四到五周
重点在于进行爆发力和爆发耐力的训练。保持基本训练期累积的肌力。进行专项训练与战术发展,为比赛前期做准备。将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减少到80%至85%。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比重至10%至15%。加入超高强度间歇训练,但比例不得超过1%。
赛事时段
两到四周
为了增加恢复时间,整体上减少训练量。以比赛为主要重点,同时次要任务是保持爆发力、爆发耐力和速度。
将整体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的比例减少到上一个阶段的50%。主要侧重于比赛和恢复,同时次要维持高强度间歇和最高强度间歇训练。